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读刘农虞教授《“得气‘’与‘’气至”》有感

邓医生 南昌市新建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治中医师
2015年刘农虞教授到南昌来开展了第一期筋针班培训,我在江崛主任的推荐下,成为了‘’黄埔一期生‘’,也正式开始接触到了刘农虞教授的筋针学说,作为一个科班毕业的针灸医生,在临床上摸索了五六年,当时正处于迷茫的时候,按针灸课堂上的学习,经络、腧穴、刺法、得气等这些都是要记熟的知识。可为何临床中有的病症有效,有的无效;有的需要深刺,有的要浅刺;有的得气明显,有的反而不明显,我常为这些问题而困惑,是否我的思路没有理好,针灸该如何去深入学习。
接触了筋针理论,其中就提出了一些之前我没有去思考的问题,比如得气方面《灵枢﹒九针十二原》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呼若见苍天,刺之道毕也‘’,说明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但我往往以为得气就是酸、麻、胀、痛感,孰不知刘农虞教授认为的得气有两层含义,一是中穴后酸麻胀痛的“紧而疾”显性得气,二是无明显针感的隐性得气,临床中既要知“紧而疾”显性得气的重要性,也不能忽略“针染于巷” “闲处幽堂之深邃”隐性得气的妙处。刘农虞教授还在《“得气‘’与‘’气至”》的陈述中阐明的了‘’得气‘’与‘’气至‘’的内在关系,读此文让我又重温了《内径》有关理论,更清晰的梳理和认识针灸。
《‘’ 得气‘’与‘’气至‘’》中提出隐性得气的临床意义,其实也就是筋针疗法的理论之一。‘’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分清表里虚实,如正气未虚,邪气入侵体表筋脉,病在经筋就可用“浅而留之,微而浮之”的经筋浅刺针法,疏经调气,虽无“紧而疾”的针感,但“徐而和”之谷气感应,也能达到“若风之吹云,明呼若见苍天”“以知为数”的疗效,这也正是筋针疗法的特色,安全无毒,取穴简捷,无痛无感,即刻见效。去年我给一位领导治疗肩周炎,由于之前他在别处接受过一个疗程的针灸,效果不明显,而且又很惧怕那种酸胀针感,当时我就想到筋针疗法,根据辩证我认为他是足太阳之筋和手少阳之筋受损严重,在肩胛内下部和手三里穴区可触及筋结点,选定筋穴后,施以两枚筋针嘱其抬手活动,症状即刻减轻,患者直呼神奇,经三次筋针治疗后痊愈。并非我针神奇,而是通过筋针学习拓宽了我的思路,懂得如何辩证选穴,辩证施针。
授业解惑,饮水思源,在我困惑的时候,幸运的遇到了刘老师,感谢刘老师提出了筋针学说,感谢一篇好文,帮我重新梳理了学习针灸的头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每位中医工作者都要不断地学习,在书中寻找新的思路和进步,学习永远在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