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单位代码: 10680

学 号: 20172315

硕士学位论文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The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by Combining Tendon

Needle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培养单位

针灸推拿康复学院

研究生姓名

 

学科、专业

针灸推拿学

 

硏究方向

针灸推童防治脊柱及脊柱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学位类型

指导教师

陈奇刚主任医师

二。二。年六月

 

硕士学位论文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The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by Combining Tendon Needle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孔顺尧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防治脊柱及脊柱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专业学位

陈奇刚主任医师

完成日期 。二。年六月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无抄袭及编造行为。除文中己经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并由 本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孔'刷龙导师渝M日期:河初年z月/。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云南中医药大学有权保留使用本人学位论文,同意学校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云南中医药大学可以将 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印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而晌吉/导师签茗遂傘.日期:为为年,月”日

本人及导师同意将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社”进行 电子和网络出版,并编入CNKI系列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 意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作者签名:止噸% 导师签琢刹 日期: 年,月加日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3

引言 6

论文正文 8

资料与方法 8

  1. 研究资料 8
  2. 研究方法 10

研究结果 14

  1. 病例完成情况 14
  2. 一般资料分析 14
  3.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16
  4. 疗效评价 18
  5. 安全性评估 19

讨论 20

  1. 祖国医学对冻结期肩周炎的认识 20
  2. 现代医学对冻结期肩周炎的认识 20
  3. 筋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20
  4. 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24
  5.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 24
  6. 研究结果分析 24

结论 26

问题与展望 27

参考文献 28

文献综述 29

附录 3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37

致谢 38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研究生:孔顺尧(针灸推拿学专业)

导 师:陈奇刚 主任医师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中文摘要

目的

通过对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探索一种安全有 效、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提供参考。

方法

将符合冻结期肩周炎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 组30例釆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变情况,进行数据统 计分析,作出疗效评价。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冷0.05),具有可比性。

  1.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2. 1治疗前组间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对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 2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1) 对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0.01),证明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 结期肩周炎有效。

(2) 对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0.01),证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 炎有效。

  1. 3治疗后组间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显示 具有统计学意义(六0.05),说明试验组在减轻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优于 对照组。

  • 疗效评价

治疗结束后,试验组中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

  1. 33%,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中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 愈显率为36. 67%,总有效率为73. 33%。两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疗效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0.05),且试验组在痊愈、显效例数上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筋 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优于 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结论

(1)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和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均有效;

(2) 采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关节 松动术;

(3)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活动方面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且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冻结期肩周炎;筋针疗法;关节松动术;临床研究

The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by Combining Tendon Needle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Postgraduate:Shunyao Kong(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utor:Archiater Qigang Chen

Yunnan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clinical study on the combined use of tendon needle and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to explor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that can be easily accepted by patients, this work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Method

Sixty cases, which meet the standards for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For the thirty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reatmen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endon needle and joint mobilization.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involves only the joint mobiliz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 observation is made so as to find the changes that have happened to the VAS scores and the Constant-Murleya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for the two groups.

Results

1 .The Analysis on the General Data

Before the treatment,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gender, the age and the disease course of the two groups. As the result sugges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0.05),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two groups are comparable.

  1. The Analysis on the Efficacy Index Results

2.1 The Analysis on the VAS Scores and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Treatment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VAS scores and the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s before the treatment, which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O.05), and suggests that the two groups are comparable.

2.2The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Comparison of the Same Group

  • Befb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 comparation is made on the VAS scores and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s fbr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ich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氏05), and proves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tendon needle and joint mobilization is efficacious in the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 Befb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 comparation is made on the VAS scores and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s fbr the control group , which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氏05), and proves that the separate use of joint mobiliz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2.3The Analysis on the VAS Scores and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and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氏0.05), and proves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revails over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pain relief an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improvement.

  1.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iency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s 7 cases of complete recovery, 12 cases of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9 cases of improvement, and 2 cases of no improvement. The cases of complete recovery a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make up 63.33% of the total. The overall rate of improvement is 93.33%.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s 2 cases of complete

 

recovery, 9 cases of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11 cases of improvement, and 8 cases of no improvement. The cases of complete recovery a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make up 36.67% of the total. The overall rate of improvement is 73.33. As is suggested by the results of rank sum test,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氏0.05) . Moreov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s more cases of complete recovery a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tendon needle and joint mobiliza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separate used of joint mobilization in relieving the pain and improving th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

Conclusion

(1 )The treatment, which combines the tendon needle with the joint mobilization or involves only the use of joint mobilization, can be effective.

  • The overall effica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se treatment is the combined use of tendon needle and joint mobiliz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 For the treatment of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the combined use of tendon needle and joint mobiliza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seperate use of joint mobilization in relieving the pain and improving th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Furthermore, the combined use of tendon needle and joint mobilization have the advantage of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which means that the therapeutic method is readily acceptable to the patients and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Freezing-period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 Tendon Needle Therapy; Joint Mobilization; Clinical research

引言

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滑囊、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 织发生的非特异性、无菌炎症性反应,可引起关节囊以外的软组织退行性改变,使组 织失去弹性、引起肌肉、肌腱等组织的痉挛,以肩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症候群 为特征⑴。根据症状的演变,其疾病过程可分为凝结期(急性期)、冻结期(慢性 期)及解冻期(功能康复期)。文献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占肩部疾患的42%⑵,并好 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约为3:1。冻结期肩周炎主要是 关节囊重度萎缩,并伴有周围滑膜充血,韧带弹性降低,软组织受累等改变,患者在 此阶段疼痛加剧,活动明显受限,且夜间加重,影响睡眠,上臂活动及盂肱关节活动 受限达高峰,通常在7-12个月或数年后疼痛逐渐缓解,进入解冻期气 这一时期持 续的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生理和心理都备受煎熬,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 活。

目前,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局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其治疗 手段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手法松解治疗、康复治疗、针灸治疗等,而目前临床研 究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相结合治疗,使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在冻结期肩周 炎的具体治疗上,仍存在如何发挥疗法相结合后最佳的临床疗效、各疗法结合是否存 在疗法间相互干扰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筋针疗法是以经筋理论为指导,以“燔针劫刺”为施术法则,以“以痛为输”为 取穴原则,以“以知为数”为疗效评定的依据'气 以特制针具“筋针”浮而浅刺、定 向透刺、无感得气,起到宣导卫气、舒调经筋的作用⑸,从而治疗筋性痹病、筋性腔 病和筋性窍病⑹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具有无感、速效、安全的优点,易被患者接受。

关节松动术是西方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治疗脊柱及四肢活动 受限的常用治疗方法,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 操作技术'气其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通过徒手 的被动运动,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度的手法,以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及增加本体感觉反馈的目的,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 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肩周炎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闾。

本研究立足于中医经筋理论和现代康复技术,釆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 冻结期肩周炎,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相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变情况,评定两组疗效,为临床治疗冻结期肩 周炎提供参考。

论文正文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2. 1病例来源

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均来源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 康复科、针灸科及骨科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及门诊患 者60例。根据纳入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釆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原则分 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釆用单纯关节 松动术治疗。

1.2病例选择

  1. 1诊断标准
    •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提岀的肩周炎 的诊断依据:

  • 肩关节长期慢性劳损,伤及肌肉筋骨,气血津液不足以濡养筋骨,反复受到风 寒湿等外邪所侵袭:
  • 慢性起病,好发年龄多在50岁左右,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在1: 3左右,发病 部位以右肩好发,常见重体力工作者:
  • 肩部周围胀痛不适,常常晚上加剧,诱因多为外感邪气或疲劳,关节活动度明 显受限;
  • 局部肌肉萎缩,合并肩部痛点广泛,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痛感加重,“扛 肩”症状尤为典型;
  • X线特检基本无明显的改变,病程长者可见骨质疏松。
  •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3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肩周炎的诊治与康复》肩周炎诊断依据:

  • 发病缓慢;
  • 肩关节三角肌止点周围疼痛,初起呈阵发性,之后逐渐加重,夜间加重,气候 变化或劳累后加重;

(3) 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

(4) 可出现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肌肉痉挛,失用性肌萎缩、肩峰突起、上举不利 等典型症状多发生在晚期;

(5) X线检査多为阴性。

  • 3分期诊断标准

参考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014年第5版《康复医学》肩周炎分期:

(1) 凝结期(急性期):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肩关节囊,肱二头肌肌腱伸展时,有不 适及束缚感,肩前外侧疼痛,可扩展至三角肌止点。

(2) 冻结期(慢性期):粘连明显,肩关节周围大部分软组织均受累,此时肩痛为 持续性,夜间加重,影响睡眠,上臂活动及盂肱关节活动受限达高峰,主被动活动均 明显受限,且逐渐出现关节僵硬。

(3) 解冻期(功能恢复期):发病后约7-12个月,炎症逐渐消退,疼痛逐渐减轻, 肩部粘连缓慢性、进行性松解,活动度逐渐增加。

  1. 2纳入标准

(1) 符合肩周炎中西医诊断标准,且满足冻结期肩周炎分期诊断标准的患者;

(2) 病程在1—6个月之间;

(3) 年龄在45-65岁,不限性别;

(4) 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治疗者;

(5) 入选前1个月未针对肩周炎采取治疗措施者。

1.2.3排除标准

(1) 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 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脑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3) 合并有传染性疾病患者;

(4) 肩部挫伤,肩关节结核,肿瘤,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颈部疾病放 射到肩部疼痛,心、胆疾病反射性肩痛者;

(5) 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肩袖损伤、肩部韧带损伤及重度骨质疏松者;

(6) 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

(7) 妊娠期及备孕期妇女;

  • 对碘酒过敏及晕针患者。

符合上述八项中任意一项即可排除。

1.2.4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标准

  • 由于各种因素未能按时来院接受治疗的受试者;
  • 未能完成疗程,中途自行退出的受试者;
  • 治疗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或使用其他治疗方案的受试者;
  • 研究过程中原发病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不能继续接受治疗的受试者;
  • 治疗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疗效判定。

1.2.5剔除、脱落及中止病例的处理

  • 有剔除、脱落及中止病例,应替补同额病例数;
  • 对未能按时来院接受治疗的受试者,及时与之取得联系,询问原由,记录其治 疗经过、最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及疗效等内容;对未能完成疗程,中途自行退出的受试 者,要耐心询问其退出原因,详细记录治疗经过、评价指标及相应处理措施等;对治 疗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或使用其他治疗方案的受试者,妥善保存其试验 资料,分析其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 对研究过程中原发病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不能继续接受治疗的受试 者,研究者应根据受试者的实际情况,积极釆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研究方法
  2. 1研究设计
  3. 1随机方法及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按1:1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组2组,每组30例,共60例。

  1. 2盲法

鉴于操作的特殊性,本试验釆用单盲法,只有试验操作者知晓分组及治疗情况, 避免向受试者透露相关信息;同时将试验操作者、疗效评价者、数据统计者及数据分 析者分离,避免信息偏倚,尽量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2.1.3器具选择

安徽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乐灸牌一次性无菌筋针,规格为0. 40X 35mm; 2%碘酊消毒液;一次性棉签;输液贴。

  1. 2治疗方案
    • 1对照组: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操作方法(参照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015年第2版《物理治 疗学》上肢关节松动术):

①长轴牵引:患者仰卧位,上肢稍外展,治疗师站在患者躯干及外展上肢之间, 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放在腋窝,拇指在腋前。外侧手向足的方向持续牵拉肱 骨约10秒,使肱骨在关节盂内滑动,然后放松,操作中保持牵引力与肱骨长轴平行。 牵拉次数要求在10-15次。②上下滑动: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站在躯干一侧,双手分 别握住肱骨近端的内外侧,内侧手稍向外做分离牵引,同时,外侧手将肱骨上下推动。 上下滑动每次做10组,每组滑动10次。③外展向足侧滑动:患者仰卧位,上肢外展 90° ,屈肘约70° ,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前臂内侧。治疗师坐在患者外展肩的外侧, 外侧手握住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外侧手稍向外牵引内侧手向 足的方向推动肱骨。滑动次数要求在10-15次。每次治疗时间要求30-40分钟。手法 等级主要选择II级及III级手法。

  1. 2. 2试验组:关节松动术基础上加筋针疗法。

筋针疗法操作方法(参照刘农虞,刘恒志所著《筋针疗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6月出版):

①患者取坐位,按照“以痛为臉”、“以结为臉”、“以舒为输”的取穴原则, 于肩部手三阳经筋、手三阴经筋及足太阳、足少阳经筋循筋探寻结筋病灶点,取5 点,并做记号。②把医者手指和筋穴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使用筋针针具快速平刺 入皮下,进针后稍退出针身,使针置于皮肤与肌肉之间,压倒针身,向肌肉起止点方 向平刺,以不引起患者疼痛感为度。③用医用胶带固定针柄,嘱患者缓慢前屈、后伸、 外展活动肩关节,在活动过程中,患者若出现针样性疼痛,医者便要及时调整进针的 方向与角度。④30min后取出筋针针具。

  1. 3治疗周期

两组病例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天,共计2个疗程。

  1. 4观察指标
  • 1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

(2) 一般情况:病史、查体、诊断等。

  1. 4. 2疗效指标

(1) 釆用视觉模拟定级评定法(VAS)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监制(附表2):即釆用 10cm长的直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受试者根据 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测“无痛” 端至记号处的的距离为测评分。

(2)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附表3):包括疼痛、日常生活能力、 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四个内容,总分为100分。

  • 3疗效评价时点

治疗前后完善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以此评价其疗效。

  1. 5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国中医 药出版社,1997年第三辑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 定标准,拟以下疗效评定标准:

(1) 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N90 分为临床痊愈;

(2) 肩部疼痛缓解明显,疼痛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度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80-90分,为显效;

(3) 肩部疼痛较前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 评分60-80分,为有效;

(4) 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60分, 为无效。

  1. 6安全性评价标准

(1) 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2) 2级,比较安全,若有不良反应,无需做相应处理,可继续治疗;

(3) 3级,出现安全性问题,做相应处理后可继续进行治疗;

(4) 4级,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

2.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釆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检验比较两组之

 

间的差异性,对符合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数据均釆用均数土标准差 (;±s)进行统计描述。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 反之则采用秩和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0.05为检验水平,以 /K0. 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以/X0. 01作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将符合冻结期肩周炎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按1: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试验组30例釆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釆用单纯关节松动术治
疗。其中试验组1例未按时来院接受治疗,予以剔除:对照组1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
其他治疗方案,予以剔除;以上情况均己替补同额病例数。

  1. 一般资料分析
  2. 1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经卡方检验,丹0.301 (m 05),说明两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 可比性。(见表1、图1)

表1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性别   总计 卡方 P值
         
  试验组 16 14 30    
组别 对照组 12 18 30 1.071 0. 301
总计   28 32 60    

 

 

图1两组间性别比较

  1. 2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Q0.484 (乃0.05),说明两组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见表2、图2)

表2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组别 例数 x±s L值 P值
  试验组 30 54. 00 ±5. 97    
年龄(岁) 对照组 30 55. 10 + 6. 13 -0. 704 0. 484

62

 

60

58

J 56 ■讯验组

甕 ■对照组

:■■

组别

图2两组间年龄比较

  1. 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片0. 177 ("0. 05),说明两组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见表3、图3)

表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组别 例数 x±s t值 P值
试验组 30 3. 45±1.45    
病程(月)     -1.368 0. 177
对照组 30 4. 00±1. 66    

 

■试验组

■对照组

3.3

3.2

3.1

组别

图3两组间病程比较

  •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1. 1治疗前组间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治疗前VAS比较得:t=l. 126,任0.265 (乃0.05),说 明两组之间治疗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得:t=0. 032,八0.975 (»0.05),说明治疗前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4、 图 4-5)

表4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x±s t值 P值
  试验组 30 3. 23 ±0. 94    
VAS评分 对照组 30 3. 00 ±0. 64 1. 126 0. 265
Constant-Murley肩 试验组 30 39. 90±4. 31 0. 032 0. 975
关节功能评分 对照组 30 39. 87±3. 71    
  1. 2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 2. 1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经配对样本t检验,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得:t=12. 752, Q0.000 (/K0. 01),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得:t=-21. 926, P=Q. 000(/K0. 01),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证明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有效。(见 表5、图4-5)

表5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 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x±s
治疗后 t值 P值
VAS评分 3. 23 ±0. 94 0. 93 ±0. 98 12.752 0. 000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  
功能评分 39. 90±4. 31 81. 17±10. 33 -21.926 0. 000

 

  1. 2. 2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经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得:t=8. 254, P0. 000(/K0. 01),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得:t=-14. 963, P=Q. 000 (AO. 01),差异均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证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有效。(见表6、图4-5)

表6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x±s
治疗后 t值 P值
VAS 3. 00 ±0. 64 1.53±0. 94 8. 254 0. 000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  
功能评分 39. 87±3. 71 71.93±12. 44 -14.963 0. 000

 

  1. 3治疗后组间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后VAS比较得:t=-2. 423, 7^0.019 (/K0. 05),说明 治疗后VAS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得:t=3. 129, P=0. 003 (/K0. 01),说明治疗 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 义。(见表5、图4-5)

表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 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组別 例数 x±s t■值 p值
  试验组 30 0. 93 ±0. 98    
VAS评分 对照组 30 1.53±0. 94 -2.423 0.019
Constant-MurIcy肩 试验组 30 81. 17±10. 33 3. 129 0. 003
关节功能评分 对照组 30 71.93±12. 44    

 

 

图4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图5两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 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 疗效评价

治疗结束后,试验组中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愈显率
为63. 33%,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中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 例,愈显率为36. 67%,总有效率为73. 33%。两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Z=-2. 546, 位0.011 (PV0.05),说明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在痊愈、显效例 数上均高于对照组。(见表8、图6)

表8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愈显率(%) 总有效率(%)
试验组 7 12 9 2 63. 33 93. 33
对照组 2 9 11 8 36. 67 73. 33

 

图6两组间疗效对比

  1. 安全性评估

所有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晕针、皮下淤青等不良反应, 证明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冻结期肩周炎的认识

众所周知,肩周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筋痹”范畴,最早记载于晋代皇甫 谧所著《针灸甲乙经》中,曰“肩胛周痹,曲垣主之”,根据其病因病机及发病年龄 又被称为“肩痹”、“五十肩”、“漏肩风”、“肩凝”。

《类证治裁》中所述“中年以后,因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筋失濡养,风寒侵袭, 经络痹阻,营卫气血不畅,肩部正邪相博发为疼痛。日轻夜重,久则肩部肌肉挛缩, 活动受限”,详细总结了肩痹病的病因病机,其多因年老体虚,卫气不足,气血不充, 筋脉失养,血虚生痛,久则筋脉拘急而不用;或因久居湿地,风寒露宿,夜寐漏肩当 风,以致寒邪客于血脉筋肉,在脉则血凝不畅,筋脉拘急疼痛;或因外伤劳损,血行 受阻,瘀积于内,络脉不通,不通则痛,久之筋脉失养,拘急而痿⑼。治疗方面,则 多选用针灸、推拿、中药口服及外敷等传统治疗方法。

  1. 现代医学对冻结期肩周炎的认识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引起 的急慢性的无菌性炎症,其病变部位主要涉及盂肱关节囊及周围滑囊包裹的肌腱'气 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形成关节 内外粘连,阻碍肩关节活动,临床表现以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肩周炎的 病因目前尚未明确,通常认为与退行性病变、外伤、慢性劳损及内分泌紊乱有关。其 病理机制概括为以慢性无菌性炎症为基础,刺激神经末梢,使肌肉及筋膜痉挛收缩, 筋膜内压增高,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形成疼痛及功能障碍。

肩周炎急性期患者主要以肩部疼痛为主,若早期忽视治疗或治疗方式欠妥,肩周 炎患者出现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退行性病变、粘连、充血、增厚及弹性降低,即发展 至冻结期,主要临床表现以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持续性疼痛及肩部肌肉萎缩为主,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E'。其压痛点主要位于肌腱与骨组织的附着点及滑囊、肌腱 等处,如喙突、肩下峰结节间沟、三角肌止点、岗下肌群等处“”。肩关节神经分布密 集,肩关节囊、滑膜等处的新生神经纤维是肩周炎疼痛剧烈的生理学基础。而肩周炎 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由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导致的肩部病理性变化引起,某些特定 炎症介质和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肩周炎发病机制,引起肩关节结构性改变, 最终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邱。如何减轻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治疗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手法松解治疗、康复治疗等,而目前临床上多以两 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相结合治疗。

  • 筋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1. 1筋针疗法的概念

筋针疗法是以经筋理论为指导,以“燔针劫刺”为施术法则,以“以痛为输”为 取穴原则,以“以知为数”为疗效评定的依据",以特制针具“筋针”浮而浅刺、定 向透刺、无感得气,起到宣导卫气、舒调经筋的作用时,从而治疗筋性痹病、筋性腔 病和筋性窍病"句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属浅刺类针法。

  1. 2筋针疗法理论基础——经筋理论
  2. 2. 1经筋理论概述

十二经筋是指与十二经脉相联系呼应的筋肉部分,其循行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 体一致,经脉循行路径周围的筋肉多为本经经筋分布范围。经筋起于四肢末端,循行 于四肢肌肉间,结聚于关节,终止于头身,呈向心性的分布集聚,并于循行过程中在 人体筋肉关节部位不断地结、聚、交、合,使各经筋之间产生关联,一起协同作用, 维持骨骼相对稳定,调控各关节的功能活动,使人体能够正常的运动,保持正常的体 位姿势。而经筋入体腔则布散于胸胁、腹膜、贯通脊柱,与卫气出入的场所相一致, 为卫气循行输布之所,因此具有固护体表,抵御外邪的作用。经筋所过部位出现病变 与卫气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若卫气不固,皮肤媵理疏松,易受外邪侵入;经筋禀卫 气之阳得养,卫气不足,经筋无卫气之温煦而出现拘急、筋挛等病变。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是经筋理论的治疗原则。“燔针劫刺” 即偏向以温热之法治疗经筋病症,“以知为数”是以病见效或病愈为针刺次数的标准, 也是以得气为针刺强度和深度的标准。经筋病症病位局限,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且 痛点可触及结节、条索、包块等,故历代医家对"以痛为输”的认识颇为一致,即以 疼痛所处部位为治疗部位。正如“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所述,临床 施治时,多以痛点作为施术部位。

  1. 2. 2经筋理论的现代研究

《黄帝内经》曰“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众多现代医家以此为根据认为经筋 即为现代解剖中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运动肌筋膜系统财。而邱继华週从《黄帝内 经》论“筋”,发现十二经筋循行分布与神经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手三阴、手三阳经 筋在前臂的循行与臂丛神经走向相重合,手太阴经筋、手阳明经筋则与棧神经密切相 关,手厥阴经筋、手少阳经筋与正中神经走向极为一致,手少阴经筋、手太阳经筋与 尺神经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沈志生'⑼提出《内经》中“筋”即为神经和肌肉,不能单 纯认为经筋就是筋肉系统或神经系统。程永㈣认为经筋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关联性主要 体现在部分周围神经系统、部分植物神经纤维、脊髓与大脑神经中枢。茹凯加则认为 经筋是由肌梭、肌腱以及韧带关节囊等具有张力本体感受性的线性组织功能连续而成 的,具有形态、功能与信息感知相统一的人体有机系统组织。刘乃刚W提出经筋是以 肌肉的正常神经支配为基础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总括。总而言之,经 筋与四肢、躯干部的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 神经等组织都有着密切联系。

3.3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病理联系

从肩部经络循行而言,肩痹病的发病与手六经、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及所属的经 筋、经别有密切的联系。据《灵枢•经筋》原文所述,我们可知肩部的经筋分布,手 太阴、手阳明、足太阳、足少阳之筋分布于肩前部,手少阳之筋分布于肩外侧,手太 阳、手阳明之筋分布于肩胛部,腋下则有足太阳、足少阳、手太阴之筋。手太阳之筋 “入结于腋下”,“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而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 手少阳之筋“上绕席外廉,上肩走颈”;手阳明之筋“上孺,结于弱”,“绕肩胛, 挟脊”,“从肩離上颈”;手太阴之筋“上膈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離上结缺 盆,下结胸里”:手少阴之筋“上入腋,交太阴”;手心主之筋“上臂阴,结腋下, 下散前后挟胁”;足少阳之筋“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上出腋”;足太阳之筋 “上挟脊上项”,“结于枕骨”,“从腋后外廉,结于肩弱”,“入腋下,上出缺盆, 上结于完骨”。以上经筋环聚绕结于肩关节周围,为相应经络提供通道,联属骨骼, 共同完成肩关节的生理功能却。

足太阳筋病则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扭痛,不可左右摇;手太阳筋病则肘 内锐骨后镰痛,腋下痛,腋后镰痛,绕肩胛引项而痛;手阳明筋病则肩不举等。此与 肩痹病临床表现相一致,均体现于肩关节的疼痛及活动障碍。

而现代医学认为,十二经筋所属组织与肌腱、韧带、滑膜以及肌肉其他的附属组 织、周围神经等密切相关,从功能上来说这些组织也是肩关节功能活动的动力结构和 静力组织,其病变多由诸如炎症、萎缩、变性、坏死、神经卡压等局部相关组织病理 学的改变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的疼痛,活动不利为主,除了有明显的痛点外, 还常有诸如结节、条索、团块等明显的阳性体征网,查找这些阳性体征的过程与经筋 理论中“以痛为输”的取穴方法异曲同工,这些痛点、结节、条索、团块等正是筋针 疗法的治疗部位。

3.4筋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作用机制

筋针疗法所涉及的解剖位置为浅筋膜,浅筋膜位于皮下,即为疏松结缔组织,由 脂肪组织填充,此外还包括一些小血管、小淋巴管及少量的神经末梢。浅筋膜将皮肤 与深筋膜联系起来,使深浅筋膜互相关联,协同作用岡,故针刺皮下浅筋膜可影响至 深层,相应的影响各个系统的生理病理。筋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施术于肩部浅 筋膜,就可以调节肩部的生理病理状态,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筋膜因劳损增厚产生 的压力,且直接作用于结节、条索、团块等结筋病灶点,更好地松解局部粘连。

解剖学中浅深筋膜的分布与十二经筋循行分布范围大都重合,均位于皮下,束骨、 利关节,而据《灵枢•经筋》中所述卫气输布为“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 散于胸腹”也与经筋分布极为相似,故可认为类似于深浅筋膜的经筋为卫气输布之处, 二者密切相关网。筋针疗法浮而浅刺,定向透刺,无感得气,作用于皮下经筋分布、 卫气密布之处,最佳激发“行于脉外”的卫气,从而宣导卫气,疏调经筋,达到治疗 经筋病症的目的。筋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作用于肩关节周围皮下经筋,可激发 肩部经筋的效用,调畅卫气,卫气充足可促进肩部气血运行,驱邪外出,以减轻疼痛, 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

  1. 5筋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优势
  2. 5. 1无感

筋针疗法作用于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中神经末梢的数量远少于真皮中的神经末梢 数量,因此,筋针疗法的刺激量较小使得患者仅获得“阈下刺激”,引起痛感几率极 小,极少有酸、麻、重、胀等主观针感。筋针疗法用针量小,创伤面积小,针感轻微, 患者容易接受,在本研究中未出现因引起患者恐惧针感而放弃治疗的情况。

  1. 5. 2速效

刘农虞教授通过观察筋针疗法治疗不同部位软组织损伤即刻止痛效果,得出筋针 疗法对各部位软组织损伤均有明显即刻镇痛的效果,且即刻镇痛效应不受治疗次数的 影响如。在本研究中,患者反馈筋针疗法治疗后肩关节疼痛即刻明显减轻。

  • 3安全

筋针疗法进针为平刺、浅刺,损伤机体血管及神经的风险较小,只要将体外针柄 部分固定好,可正常活动,更好地松解局部组织;相较传统针刺,筋针疗法用针量少, 创伤面积小,不易感染,针刺后出血机会大大减少使较少形成皮下淤青等;同时其“无 感得气”的特点使患者易于接受,大大降低晕针的风险。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未出现晕 针、皮下淤青等不良反应。

  • 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理论依据

关节松动术是西方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治疗脊柱及四肢活动 受限的常用治疗方法,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 操作技术问。其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通过徒手 的被动运动,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度的手法,以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及增加本体感觉反馈的目的,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

研究表明,关节松动术可促进关节液的流动,松解组织粘连,调整关节间隙,改 善关节活动范围,并且增加本体反馈、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 缓解疼痛:測。肩关节结构复杂,关节松动术可准确针对病症增加活动度,使肩关节周 围软组织维持正常的力学状态,恢复肩关节动态平衡,还可通过被动活动促进肩关节 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加快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对改善冻结期肩周 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活动极具意义。

  •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

本研究立足于中医经筋理论和现代康复技术,将筋针疗法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 充分发挥针法的镇痛作用与手法的关节活动作用,结果表明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 可明显缓解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两种疗法相结合所产生的 协同作用较单纯关节松动术更为明显。筋针疗法直接于结筋病灶点,宣导卫气,疏调 经筋,留针时活动肩部可较大范围地松解粘连,有效减轻疼痛,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 可加强炎症物质的吸收,从而使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且关节松动术治疗后肩关节周 围肌肉会有一定程度的放松,有利于筋针疗法的操作,二者结合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患者的反馈,发现筋针疗法具有无感、速效、安全的优点,与关 节松动术相结合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研究结果分析
  2. 1 一般资料分析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 2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2. 2. 1治疗前组间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对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 2. 2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1) 对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0.01),证明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 结期肩周炎有效。

(2) 对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0.01),证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 炎有效。

  1. 2. 3治疗后组间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显示 具有统计学意义(7K0.05),说明试验组在减轻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优于 对照组。

6.3疗效评价

治疗结束后,试验组中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

  1. 33%,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中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 愈显率为36. 67%,总有效率为73. 33%。两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疗效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5),且试验组在痊愈、显效例数上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筋 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优于 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结论

本课题通过观察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对试验组 及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得出以下 结论:

  •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和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均有效;
  • 釆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关节 松动术;
  •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活动方面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且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问题与展望

  1. 样本容量相对偏小,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可能会对实验数据造成影响,应 进一步实现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试验结果。
  2. 本课题因研究时间有限,纳入病例例数有限,未设置单纯筋针疗法组,缺乏 对单纯筋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疗效观察,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未对纳入病例作随访观察,难以评估远期疗效,课题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4. 评分量表均有较强的主观性,缺乏客观的疗效评定依据,在之后的研究中应 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素贞.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对肩周炎疼痛症状影响分析[J].四川中 医,2015,33(09):168-170.

[2] 李伟,詹红生,陆念祖.肩周炎国内外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 11(22):44-46.

[3] 南登崑,黄晓琳,燕铁斌等,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15-216.

[4] 丁醒.刘农虞教授筋针学术思想[JL中国针灸,2015, 35(S1):56-58.

[5] 刘农虞.“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J].中国针灸,2015, 35(12):1293-1296.

[6] 岑康远.筋针疗法临床应用特点浅析[J].中国针灸,2015, 35(S1):38-39.

[7] 陈海生.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熏洗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当代医 学,2012, 18(30): 151-152.

[8]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215-216.

[9] 林应强,俞乐,李毅.肩周炎的病因研究和推拿治疗的进展[J].广东医学,1995(06) =408-409.

[10] 李伟,詹红生,陆念祖.肩周炎国内外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 11(22):44-46.

[11] 张明,周敬杰,陈杰等.Mulligan手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 志(电子版),2015,9(22) :4133-4137.

[12] 李满意,娄玉铃,陈传榜等.经筋痹的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08) :55-60+69.

[13] 何勇,熊建义,崔家鸣等.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 志,2016, 37(03):187-189.

[14] 丁障.刘农虞教授筋针学术思想[J].中国针灸,2015, 35(S1):56-58.

[15] 刘农虞.“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J].中国针灸,2015, 35(12):1293-1296.

[16] 岑康远.筋针疗法临床应用特点浅析[J].中国针灸,2015, 35(S1) :38-39.

[17] 魏子耿,李丽肖,刘永强等.《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组织解剖结构浅析[J].河北中 医,2016, 38(02):272-274+301.

[18] 邱继华.从《内经》论“筋”看经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04):3.

[19] 沈志生.《内经》经筋理论的再认识[J].中国针灸,2006(09):639-640.

[20] 程永.经筋实质、经筋病病机与治法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1, 27(05):97-99.

[21] 茹凯,刘天君."经筋"实质的系统科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0,33(04):229-233+245.

[22] 刘乃刚,郭长青.经筋实质阐释[J].江苏中医药,2010, 42(08) :7-8,

[23] 顾罗家,梁树勇.经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 报,2010,31(09):1070-1071.

[24] 乐梦巧,包焯华,楚佳梅等.基于经筋理论的长针排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海针灸 杂志,2019, 38 (06) : 665-669.

[25] 高森,刘琪,苏鑫童,马晓晶,薛立功.论以经筋理论指导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中医康复治 疗[J].中医药学报,2019, 47(05):75-77.

[26] 刘农虞.经筋与卫气[J].中国针灸,2015, 35(02): 185-188.

[27] 刘农虞,任天培,向宇.“筋针”对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临床观察[J].中国针 灸,2015,35(09):927-929.

[28] 陈海生.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熏洗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当代医 学,2012, 18(30): 151-152.

[29] 颜如冰,何成奇.关节松动术临床应用进展[J].华西医学,2007(04) :917-918.

 

文献综述

冻结期肩周炎临床研究进展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滑囊、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发生的非特异性、 无菌炎症性反应,可引起关节囊以外的软组织退行性变,使组织失去弹性、引起 肌肉、肌腱等组织的痉挛,以肩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症候群为特征⑴。根据症状 的演变,其疾病过程可分为凝结期(急性期)、冻结期(慢性期)及解冻期(功能康 复期)。国外文献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占肩部疾患的42%⑵,并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 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约为3:1。冻结期肩周炎主要是关节囊重度萎缩,并 伴有周围滑膜充血,韧带弹性降低,软组织受累等改变,患者在此阶段疼痛加剧,活 动明显受限,且夜间加重,影响睡眠,上臂活动及盂肱关节活动受限达高峰,通常在 7-12个月或数年后疼痛逐渐缓解,进入解冻期。⑶近年来,临床上针对这一时期的肩 周炎患者,多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冻结期肩周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

麻醉下手法松解是临床上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常用手段,具有疗效明显、易被患 者接受的特点,是在患者无痛的前提下通过手法改善冻结期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粘 连,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的治疗方法。王峰"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综合治疗重症冻结 期肩周炎患者25例,对照组25例采用肌间沟臂丛麻醉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评 分低于对照组,力量、运动范围、日常活动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表明对重症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实施麻醉下手法松解综合治疗效果明显。 庄志鹏句等选取34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在丙泊酚、氟比洛芬酯静脉全麻下行手法关 节松解术,术后于氟比洛芬巴布膏透皮贴镇痛、玻璃酸钠关节注射及正规功能锻炼等 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肩关节活动功能和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示总有效率100%并 均未无并发症,说明全麻下手法松解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冻结期肩周炎能迅速 有效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樊磊⑹釆用静脉全麻 下肩关节松解术配合关节腔封闭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实验组30例,术后配合功能 锻炼1周,对照组30例以传统康复理疗配合功能锻炼,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愈率 为96. 6%,明显高于对照组26.6%,认为静脉全麻下肩关节松解术配合关节腔封闭治 疗冻结期肩周炎可显著缩短病程,迅速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1. 康复治疗

临床上,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肩周炎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张明”等选择冻结期肩 周炎患者48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釆用常规康复治疗, 包括干扰电治疗、超短波治疗、中药熏洗治疗及运动疗法,对照组辅以传统中医推拿 治疗,试验组辅以Mulligan手法治疗,结果示试验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VAS 及关节活动范围评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同 时试验组平均治疗天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Mulligan手法在改善冻结期肩周炎 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显著,并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

  1. 关节腔注射治疗

关节腔注射主要是可以恢复腔内滑液润滑功能,促进软骨修复,改善关节功能。 李云'8等釆用关节腔内注射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冻结期肩周炎40例,釆用痛点注 射治疗冻结期肩周炎40例,治疗后将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明肩关节腔内注射加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冻结期肩周炎治 疗较单用痛点注射效果显著。

  1. 手法治疗

传统医学中的手法主要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炎性物质代谢,松解肌肉 粘连,改善骨关节功能障碍。通过单纯手法治疗或结合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对治疗冻结 期肩周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余小江⑼等釆用邓氏指背拍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 对照组以电针结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28%,对照组 为89. 19%,说明邓氏拍背法及电针对冻结期肩周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邓氏拍 背法疗效高于电针。芦万华州等选取6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各30例,观察组以弹拨手法配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以肩部封闭疗法后 口服消炎止痛药的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肩关节 VAS疼痛评分和RO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 05),得出结论:釆用弹拨手法配合 肩部功能锻炼方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可减轻患者疼痛,有效提升冻结期肩周炎患者 综合疗效。黄光田"等运用推拿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46 例,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44例,治疗结束后,推拿联合神经肌 肉关节促进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 1%,治愈率21.75%,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组总有效 率72. 7%,治愈率18. 2%,结论示推拿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可 使肩关节疼、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其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纯推拿手法。

  • 针灸治疗

目前,针灸治疗肩周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于改善局部疼痛有明显作用,其结 合推拿等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黄光向选用肩醪、肩離、肩前、臂孺、肩中、曲 池、天宗、阿是穴,施以电针后局部进行按摩,对照组以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结果 显示电针加按摩治疗组在减轻症状和改善各项体征方面较口服药物组有明显的优势 (P<0. 05),认为电针加按摩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理想方法。石文英'⑶等将90 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对照1组釆用温针灸治 疗(穴取肩贞、肩體、肩醪等),对照2组釆用瑜伽体位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 结合瑜伽体位法治疗,结果示观察组有效率为86. 7%,优于对照1组的70. 0%和对照 2组的76. 7% (均PV0.05),说明温针灸结合瑜伽体位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可使肩 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其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温针灸和瑜伽体位法。 李邢峻m等釆用针刺、TDP结合徒手抗阻训练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48例,釆用针 刺、TDP结合常规推拿组患者36例,前者总有效率97. 9%高于后者80. 6% (P<0. 05), 认为针刺有助于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得出针刺、TDP结合徒手抗阻训练治疗冻结期 肩周炎疗效优于针刺、TDP的结论。

  • 针刀治疗

冻结期为肩周炎病程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因关节囊滑膜及周围软组织粘连 增厚、韧带挛缩硬化等所致,针刀治疗通过松解粘连可减轻关节囊、滑囊的压力,改 善韧带挛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改善肩关节的功能障碍。王泽显'⑸等为探索治疗 冻结期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法,将39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推拿 治疗)、对照2组(针刺治疗)及治疗组(针刀加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 疗效稳定,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得出结论:针刀加穴位注射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治疗 次数少,治疗时间段,疗效高,是冻结期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法。张桂友'⑹等以小针 刀及全麻下手法松解术治疗6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并于术后次日行肩关节功能锻 炼,术后1周和1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 7%及98. 3%,结论示小针刀配合全麻下手 法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 荐。

  1. 中药治疗

中医将肩周炎归于''痹病”,早期主要以中药内服治疗,冻结期主要以中药外治 为主,包括中药湿渍、中药熏洗及中药热奄包等方式。胡卫辰细将冻结期肩周炎患者 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釆用中药热奄包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 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封闭疗法及功能锻炼),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 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认为中药热 奄包可促使药物透皮吸收,直达病所,结合手法推拿能更有效改善患者得到肩关节功 能,提高临床疗效。刘勇加等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对照组 47例,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肩部中药溺渍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 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 (PV0.05),结论表明肩部中药湿渍联 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 能,减轻患者疼痛。刘凤祥第以中药熏洗配合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 结果总有效率优于仅予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的对照组,认为中药熏洗配合肩关节镜 下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减轻疼痛及促进肩周炎恢复正常 具有积极作用。

  1. 综合治疗

冻结期肩周炎早期研究主要着重于综合治疗,即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 结合治疗,共同发挥以提高临床疗效。杨勇如等采用药物、理论、医疗体育等综合疗 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50例,药物主要为非留体抗炎药,理疗为超短波及超声疗 法,随访10个月后有效率达94%,认为冻结期肩周炎必须运用药物、理疗、医疗体 育等综合治疗,方可提高治愈率。刘野光"等将6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釆用中药熏蒸外洗、推拿手法和电针等中医综合疗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6. 6%)高于对照组(73. 4%),差异有 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表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疗效显著,见效 快,无副作用。

  1. 结语

综上所述,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局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其治 疗手段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手法松解治疗、康复治疗、针灸治疗等,而目前临床 研究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相结合治疗,使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在冻结期肩 周炎的具体治疗上,仍存在如何发挥疗法相结合后最佳的临床疗效、各疗法结合是否 存在疗法间相互干扰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 黄素贞.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对肩周炎疼痛症状影响分析[J].四川中 医,2015,33(09):168-170.
  • 李伟,詹红生,陆念祖.肩周炎国内外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2):44-46.
  • 南登崑,黄晓琳,燕铁斌等,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15-216.
  • 王峰.麻醉下手法松解综合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8,5(83): 15-16.
  • 庄志鹏,曾云艳,孙书博等.全麻下手法松解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冻结期肩周炎34例[J]. 福建医药杂志,2019, 41 (02) :114-116.
  • 樊磊.静脉全麻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关节腔封闭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疗效研究[J].系统医 学,2018,3(17):109-110+113.
  • 张明,周敬杰,陈杰等.Mulligan手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 志(电子版),2015,9(22) :4133-4137.
  • 李云,周卫民.关节腔内注射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 志,2010,31(04):295-296.

⑼余小江,杨超洁,陈绩锐.邓氏指背拍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临床研究[J].新中 医,2019,51(06):263-265.

[10]芦万华,李燕珍,杨阳.弹拨法配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江西 中医药,2017,48(06):43-45.

[11J黄光田,何明,韦明等.推拿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 临床杂志,2019, 31 (08): 1553-1556.

  • 黄光.电针加按摩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04):383-384.
  • 石文英,林祖华,罗容等.温针灸结合瑜珈体位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 灸,2019, 39(01):33-36.
  • 李邢峻.针刺、TDP结合徒手抗阻训练治疗冻结期肩周炎48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 药,2011,43(08):67-68.
  • 王泽显,张敏,赵军等.针刀加穴位注射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 症,2007(12):1479-1480.
  • 张桂友,李瑛,王捷等.小针刀配合全麻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60例疗效观察[J].甘 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34(03):64-66.
  • 胡卫辰.中药热奄包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36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 南,2015, 13(02):210-211.
  • 刘勇,王静军,李宏英.肩部中药溺渍联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7(15):41-43.
  • 刘凤祥.中药熏洗配合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L贵州医 药,2019,43(12):1949-1950.
  • 杨勇,王建华,李有.综合治疗冻结期肩周炎[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 (01) :33-34.
  • 刘野光,周爱香.综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04) :64-65.

附表1

视觉模拟定级评定法(VAS)疼痛评分表

                    0
0 1 2 3 4       7 8 9 1

 

(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

VAS评价法疼痛程度

标尺长度(cm) 分值(分) 疼痛程度 疼痛表现
0 0 无任何疼痛感觉
1〜3 1 轻度 不影响工作、生活
4〜6 2 中度 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
7〜9 3 重度 影响工作及生活
10 4 极重度 疼痛剧烈,无法忍受

 

附表2

Constant-Mur I ey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

评定项目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年 月曰 年月曰 年 月曰
疼痛 无疼痛=15 轻度痛=10 中度痛=5

严重痛=0

     
ADL 日常 生活 全日工作=4      
正常的娱乐体育活动=4      
不影响睡眠=2      
手的 位置 举过头顶部=10 上举到头顶=8 上举到颈部=6 上抬到剑突=4 上抬到腰部=2      
ROM 肩部 四种 活动 151° —180° =10

121° —150° = 8

91° —120° = 6

61° — 90° = 4

31° — 60° = 2

0° — 30° = 0

前屈      
后伸      
外展      
内收      
外旋 手放在头后肘部保持向前=2      
手放在头后肘部保持向后=2      
手放在头顶肘部保持向前=2      
手放在头顶肘部保持向后=2      
手放在头顶再充分向上伸直上肢=2      
内旋 手背可达肩胛下角(第7胸椎水平)=

10

手背可达第12胸椎水平=8

手背可达腰部(第3腰椎水平)=6 手背可达腰無部=4

手背可达臀部=2

手背可达大腿内侧=0

     
肌力

(MMT)

0级=0 I级=5

II 级=10 m 级=is

IV 级=20

V 级=25

     
总分      

附表3

不良反应事件记录表

□有(若选此项,请填写下表)

口无

不良反应

事件名称

发 生 时 间 持 续 时 间 程度

轻度为1,中度为2,

重度为3

釆取措施

自行缓解为1,用药

缓解为2

其他为3

是否缓解

是为1,否为2

           
           
           
           
纠正治疗(如有,请记录合并治疗) 是() 否(    
该患者是否因不良事件而退出研究? 是() 否( )  
研究者签名: 日期:_ 年— 月— —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1. 参与课题情况:

云南省教育厅课题《经皮穴位电剌激对中风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论文发表情况:

孔顺尧.经筋推拿治疗慢性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9,6(22) :51.

刘荣波,孔顺尧,姚娜,范秦瑶,陈奇刚.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现状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28(24) :41-43.

罗金松,赵永祥,陈奇刚,顾力华,孔顺尧,刘荣波.推拿对急性腰扭伤镇痛机制的 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 39(07):82-84.

 

致谢

晨起夕宿间,三年的求学之路即将抵达终点,在不舍中回望这三年时光,发现所 遇到的诸多人和事,都让我受益良多,迅速成长。在此,向那些曾经帮助、支持我的 老师、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

首先我要诚挚地感谢我的导师陈奇刚主任医师,是他让我了解一名临床医师最重 要的品德是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陈老师不仅在学习上为我传道受业解惑,还在 临床上给予我很多实践机会,让我得到充分的锻炼。本课题从选题到论文结束整个过 程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悉心指导,衷心感谢陈老师的付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都 将以陈老师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扎实医术的临床医师。

同时,衷心感谢顾力华主任医师在三年中对我的鞭策教导,除了在学习上的谆谆 教诲之外,在生活上也对我有诸多关照。顾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 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在这三年中时刻影响着我,让我受益匪浅,万分荣幸能够在人 生中重要的时光与之一起工作学习。

其次,感谢全国名老中医赵永祥主任医师在临床上对我的悉心教导,让我学习到 更多的临床技能,丰富了临床经验,一直以来都是我学习的楷模。

还要感谢母校云南中医药大学的培养,让我有机会与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同学并 肩学习。同时,感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各科的老师,您们无保留地传授我 临床知识,教导我做人之理、行医之法,用自身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我。

还要感谢我的师兄罗金松、贾松松、杨卓吾,感谢我的同门刘荣波、赵蕾、陶雪, 感谢我的师妹姚娜、范秦瑶、奉玉、袁博琳,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愿你们前 程似锦、一路繁花。

最后,向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同仁们致敬,万分感谢你们的负重前行,作为一 名医学生多么希望也能和你们一起并肩战斗,正是你们的精神让我更加坚定地为成为 一名优秀临床医师而努力,我相信团结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春暖花开会一定会如约 而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