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长根,奚人杰,殷雯艳
( 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 目的 观察颈椎微调联合筋针及葛根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科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7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9 例; 对照组采用葛根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椎微调加筋针治疗。比较 2 组患者治疗 1 个月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 92. 31% ) 明显较对照组( 69. 23% )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颈椎微调联合筋针及葛根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颈椎微调; 筋针; 葛根汤;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681. 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 - 2349( 2019) 02 - 0058 - 03
DOI:10.16254/j.cnki.53-1120/r.2019.02.02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是由颈 椎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脊神经根受压所导致,患者在临床上
主要表现出颈肩疼痛、麻木等症状[1]。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 60. 0% ,多发于老年人群,且其发病率随着人
* 基金项目: 昆山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昆科字( 2015) 96 号,KS1548]
作者简介: 石长根( 1982 - ) ,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 针灸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及脊柱相关性疾病。
- 2.32 组治疗后乳房肿块质地及触痛比较 见表 3。
表 3 2 组治疗后乳房肿块质地及触痛比较
治疗组( n = 102) | 对照组( n = 102) | ||
软 | 81 | 57 | |
乳房肿块质地 | 韧 | 21 | 45 |
硬 | 0 | 0 |
有 69 82
触痛
无 33 20
治疗后 2 组乳房肿块质地、触 痛经 Ridit 分析示: P > 0. 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于改善乳房肿块质地、触痛 2 组的差异不大。
- 2.42 组治疗后乳房肿块大小及范围比较 见表 4。
表 4 2 组治疗后乳房肿块大小及范围比较
治疗组( n = 102) 对照组( n = 102)
肿块消失 31 16
≤2cm 48 41
乳房肿块最大径
> 2cm 且≤5mc 23 45
> 5cm 0 0
1 ~ 2 个象限 90 87
范围 3 ~ 4 个象限 12 15
5 ~ 6 个象限 0 0
治疗后 2 组乳房肿块大小、范 围经 Ridit 分析示: P > 0. 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于改善乳房肿块大小、范围 2 组的作用相仿。治疗后患者舌脉、乳房 B 超及血流信号
分级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故未行对比。
3 讨 论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 本病多见于 20 ~ 45 岁的女性,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约占乳房疾病的 75% 。据调查约有 70% ~ 80% 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少部分乳腺增生长期迁延不愈,会发生恶性病变。本病具有病程长、进展缓慢、易复发等特点,常见表现为周期性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疼痛由于个体差异和病变所处阶段不同而程度各异,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失调是乳腺增生的主要因素,而中 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发病原因是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气滞痰凝,冲任失调; 肝郁脾虚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外科正宗》指出“乳癖多由思虑伤 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笔者提出了“开胸顺气”的针刺方法,开郁顺气、消瘀散结,治本为主,标本 兼顾,故有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刘秀贤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 100 例[J]. 天津中医,1999,
16( 6) : 28.
[2]陈梅,杨宏伟,戴然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 50 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 6) : 83 - 84.
[3]郭诚杰,昌兴国,韩祥庭,等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 50 例 1 年后疗效随访[J]. 陕西中医,1983,20( 4) : 26 - 27.
( 收稿日期: 2018 - 07 - 06)
2019 年第 40 卷第 2 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59
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呈现出逐年升高、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对人们的健康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 - 2]。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西医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且大部分治疗药物副作用大,不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相关研究表示,应用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3]。笔者运用颈椎微调与筋针及葛根汤加减汤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17 年 1 月—2017 年 8 月本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78 例,所选患者均符合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且均经 X 线、CT 以及 MRI 等检查确诊者; 排除颈椎外病变患者,骨结核或者骨质疏松患者。将 78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2 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男 13 例,女 26 例; 平均年龄( 56. 3 ± 7. 8) 岁,平均病程( 3. 2 ± 1. 5) a。观察组男 12 例,女 27 例; 平均年龄( 56. 5 ± 7. 6 ) 岁,平 均病程 ( 3. 1 ± 1. 3) a。2 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葛根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椎微调加筋针治疗。
- 1.2.1 颈椎微调 患者侧卧位,医生通过按法、揉法等按摩方法放松患者颈部软组织,用左手拇指按压在患者颈椎后侧病变节段棘突,掌根则托扶住患者下颌部,右手拇指按压于患者颈部棘突上方或下方,掌根托住患者后枕颈部; 将患者头颈沿纵向进行拨伸,待患者颈椎间隙拉开后,双手拇指协调作用,用相对轻巧的动作,按前后顺序剪切推移病变节段,使患者颈部矢状面移位情况得以纠正; 最后,让患者恢复仰卧位, 医生通过提、拿,双手托颈拨伸轻摇等办法再次放松患者颈肩部肌肉。隔日治疗 1 次,连续治疗 4 周。
- 1.2.2 筋针 根据筋针诊疗标准,分为筋肉、筋脉、筋骨型,采取合适体位,探寻筋穴后,并对患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取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针灸针( 0. 25 mm × 40 mm) ,沿皮下向上纵刺或横刺( 要避开血管、神经) ,并配合颈部活动以检验针效,并及时调整针刺方向,以取效为准。留针 20 min,隔日治疗 1 次,连续治疗 4 周。
- 1.2.3 葛根汤加减法 处方如下: 桂枝、葛根各 20 g,芍药 15 g,大枣、炙甘草、生姜各 6 g。辨证加减: 寒湿闭阻者加威灵仙、防风、独活、羌活各 15 g,以疏风祛湿,舒筋通痹; 气滞血瘀者加当归、丹参、川芎各 10 g,以活血行气; 肝肾不足者加怀牛膝、女贞子、山茱萸各 10 g,以补益肝肾; 气血亏虚者加黄芪 30 g,山 药 15 g,以 补益气血。以水煎服,取 汁 400 mL, 200 mL/ 次,分早晚两次温服。1 周为 1 个疗程,2 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4 周。
- 1.3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 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且患者肌力、颈部以及肢体功 能均恢复正常,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与劳动; 显效: 患者治疗
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患者肌力、颈部以及肢体功能基 本恢复正常,且患者基本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与劳动; 有效: 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肌力、颈部以及肢体功 能改善,且患者能进行简单的工作与劳动; 无效: 患者临床中症状、体征、肌力、颈部功能以及肢体功能都没有明显改善,反 而加重,且患者无法进行工作与劳动。
-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 0 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各组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 检验进行比较。以 P <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1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1。
表 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 n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39 | 9 | 16 | 11 | 3 | 92. 31* |
对照组 | 39 | 6 | 10 | 11 | 12 | 69. 23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 2.22 组安全性比较 治疗期间,2 组患者均出现些许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有 2 例发生轻度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 5.13%; 对照组有 2 例出现恶心、1 例出现腹胀、1 例出现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 25% ;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3 讨论
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患者发病机理多为外感风、寒、湿邪,又或是劳损颈筋、内伤肝肾,久而久之便形成颈部气血运行不畅的症状。经脉受阻,加上患者颈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从而导致患者颈部局部组织力量失衡, 机体正常代谢紊乱,引起颈部肌群的气血运行发生异常,继而使项韧带、颈椎骨膜、筋膜肌肉纤维等软组织由于缺乏滋养而产生渗出黏连、充血或者变形水肿等,最终引起患者颈部软组织纤维性变,并使患者骨质增生的程度得以显著加重[5]。因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应以祛风散寒为主,辅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葛根汤中,葛根甘辛而平,具有活血化瘀、除痹止痛的作 用; 桂枝性温,擅祛风寒,能够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芍药能够缓解疼痛、化痰通络、益阴敛营,甘草调和诸药[6]。颈椎微调主要为节段微调,能够直接且准确地作用于颈部病变节段,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周围正常椎体的干扰。颈椎微调的操作过程强调手法的顺势而为和高度可控制性,能够以最小的手法 动力、脊柱被动运动幅度对颈部病变节段椎体和关节的异常 位置起到明显有效的调整作用[7]。筋针疗法是刘农虞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遵循《灵枢· 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为治则,采用“以痛为输”为筋穴,选取筋穴应用“筋针”浅刺皮下,无感得 气,导气布津,经筋舒畅,疼痛得解[8]。颈椎微调与筋针及葛 根汤加减三者联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奏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