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针治喑病案感悟(《中国针灸》2015年10期)

筋针治瘖病案感悟

摘要:瘖,现称声音嘶哑,是针灸临床较常见的病症之一,针灸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临证辨证追随内科辨证思路,针药作用途径不同,故难以全面指导针灸诊治。研读《灵枢》有关章节结合临证观察,感悟瘖病与经脉、脏腑有关外,还与经筋相关,由此提出了筋性瘖病的概念,瘖病根据病位可分为脏性瘖病、脉性瘖病与筋性瘖病三类。筋针疗法对筋性瘖病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取效快捷等优势,值得研究。
关键词:筋针,经筋,瘖病,声音嘶哑

患者,男, 80岁。2014年11月10日初诊。

声音嘶哑月余。患者2014年5月出现咳嗽,久咳不愈,8月初经检查诊断为右肺腺癌, 8月6日接受化疗,8月13日检查体内肿瘤指数125:21.7; PET-CT提示:肿瘤较前有部分病灶活跃缓解。8月16日增加另一种生物治疗药(ERBTUX)。9月28日因下肢无力中度水肿,皮肤红且压痛,诊断为皮下炎而入院, 留院期间给予注射抗生素、消炎药等治疗,8天后下肢肿消好转,但入院治疗第3日突声音嘶哑伴有咽喉疼痛,西医内窥镜检查:声带闭合不全,建议食用凝固粉避免进食流质食物。其后疼痛逐渐消失,但声音嘶哑依旧,接受言语治疗。10月MRI检查提示:左颅内10.6cm占位病灶,并发现骨转移。西医诊治期间接受中药调理,现因声带闭合不全,饮服中药困难,暂停中药,转介针灸治疗声音嘶哑。
刻下:声音嘶哑,咽喉无不适,颈项僵硬,神可,乏力,消瘦, 面色灰暗,皮疹较多,咳嗽痰白,口干,口鼻干,少许鼻衄,纳可,寐安, 腰膝软, 大便秘结,夜尿多2~3次。脉沉无力,舌暗红,苔少。
有高血压、心脏病史,口服降压药和治疗心律失常药,降血脂药,止痛药,通便药等。20岁有脊柱炎症,04年前列腺癌手术治疗.2009年颅内出血手术治疗.否认烟酒史.
诊断:肺癌IV期;声音嘶哑,气阴两虚型。
治法:补气养阴,通经开音。
取穴:廉泉、夹廉泉、通里、照海、足三里。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12/11/2014复诊:声音嘶哑如前, 颈项僵痛,。上方加列缺、太溪穴治疗。
14/11/2014再诊:声音嘶哑依旧,近日颈项僵痛加重,且牵引双肩,自贴止痛膏治疗。颈项部寻及筋穴,改用筋针治疗。
19/11/2014四诊:颈项僵痛牵引双肩减轻,发声较前有劲。
21/11/2014五诊:颈项僵痛、声音嘶哑如前。局部调整筋穴治疗。
3/12/2014六诊:发声较前轻松,颈项僵痛牵引双肩减轻,下肢皮色暗而微肿。
8/12/2014七诊:颈项僵痛减轻,声音嘶哑明显改善,发声增强。
10/12/2014:八诊:发声明显增强,颈项僵痛明显好转。
12/12/2014九诊:颈项僵痛基本消失,声音嘶哑明显改善,发声轻松,语音增强。
7/1/2015十诊: 因本人休假停诊近月。颈项僵痛消失,发声恢复正常,可普通饮食,。近期MRI检查发现脑部增加2处肿瘤约0.04cm,并有骨转移、肝等腹腔转移。今要求治疗下肢水肿、乏力等。
病例感悟:
声音嘶哑又称声嘶,是喉部(特别是声带)病变的主要症状,多由喉部病变所致,也可因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声嘶的程度因病变的轻重而异,轻者仅见音调变低、变粗,重者发声嘶哑甚至只能发出耳语声或失音。人能发出正常的声音,必须具备喉内诸肌必须相互配合,自动调节肌肉的张力;声带边缘必须整齐、光滑、扁平并具有良好的弹性;双侧声带必须向中线紧密靠拢、闭合。如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肿瘤;急慢性咽喉炎及外伤等,因炎症水肿、肿瘤、瘫痪等所致声带的形状、弹性、紧张度出现异常,导致声带振动不对称、不均匀,而产生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在《内经》中称为“瘖”,或“无音”。病位在喉,病脏为肺,涉及肝肾与相关经络。有风寒外感,肺气失宣,会厌开合不利,音不能发,或寒邪化热或感受风热,热伤肺气,清肃失职而发声嘶哑;或忧郁愤怒,气机逆乱,肝气上逆,上冲于喉;或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声门失滋;或用声过度,耗气伤津,劳伤声门;或刺伤声道经脉,皆能导致声音嘶哑。临证常见风寒犯肺、风热闭肺、气逆郁闭、络脉损伤、肺肾阴虚等证型。风寒犯肺:卒然声音嘶哑,伴有形寒怕冷,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或咳嗽痰白清稀,苔白脉浮等;风热闭肺:声音嘶哑,伴有发热头昏,咽喉肿痛,或喉痒咳嗽,咯痰黄稠,口干而渴,舌红苔黄,脉浮数等;气逆郁闭:情绪抑郁而怒,继则声哑不出,伴有胸闷叹息,心烦易怒,气逆上冲,夜寐不宁,或咽部有异物感,苔薄白脉细弱等;络脉损伤:有颈部手术史或外伤史,声音嘶哑或失音,甚则伴有吞咽困难,咽喉感觉迟钝;肺肾阴虚:声音嘶哑,或语声低沉,无力不能接续,伴有久咳不愈,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治则:利喉开音。
处方:主穴:天突、天鼎(天突、天鼎是历代治疗暴瘖声嘶要穴,因天突为阴维、任脉之会,配合天鼎具有利咽开音之功。)
配穴:风寒型:风池、风门、列缺;风热型:尺泽、少商、曲池、合谷、内庭;气逆型:太冲、侠溪、内关;络伤型:扶突、太溪、合谷;肺肾阴虚型:肺俞、肾俞、太溪、膏肓。咳嗽剧烈者,加肺俞;咽喉肿痛者加鱼际;睡眠不安者加神门;饮食不香者加足三里;盗汗者加阴郗;咽喉不适者加廉泉[1]。
本病例患者久咳后发现肺癌,接受化疗、放疗后,气阴大伤,声道失滋而声音嘶哑,诊断为肺肾阴虚,选用廉泉、夹廉泉、通里、照海、足三里。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复诊时,因声音嘶哑未改善而再加列缺、太溪穴治疗。再诊时,声音嘶哑依旧,发现患者颈肩部自贴止痛膏,方才对颈项僵痛牵引双肩之症引起重视,并在颈项部寻扪触及筋结痛点,而改用筋针治疗见效。
此证由于肺癌接受化疗放疗等,耗伤气阴,肺肾两虚,肾水下注而下肢水肿,肺虚复感外邪、肺门失宣而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虽经抗生素等治疗,肺热得清,但邪阻筋肉未除,筋挛牵扯声道,故闭合不全。此乃肺肾阴虚为本,邪阻筋挛为标,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诊治本病例后有所感悟。声音嘶哑之病,其病位在喉,病脏在肺,与肾等脏器及相关经脉有关外,是否还需考虑存在经筋病变呢?
《灵枢·经筋》记载,循布颈部(咽喉)的经筋主要有手足三阳与足少阴经筋。如足太阳之筋……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足少阳之筋……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足阳明之筋……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足少阴之筋……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手太阳之筋……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手少阳之筋……上肩走颈;手阳明之筋……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一旦筋病则可出现颈部病变,如足太阳之筋病……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足少阳之筋病……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足少阴之筋病……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手太阳之筋病……绕肩胛引颈而痛;手少阳之筋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手阳明之筋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等等。并提出了经筋病变由此导致头面五官病的病变机理,《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由此推断,耳周感受寒热则经筋急纵,牵扯耳道则鸣聋[2];喉周感受寒热则经筋急纵,牵扯声道则喑哑等等;
联系本病例,乃邪侵颈部经筋,邪郁卫气,经筋失柔而急痛,牵扯声道而致声音嘶哑。故临证辨证时,声音嘶哑,根据其病位可分为脏性(肺肾)瘖病、脉性瘖病与筋性瘖病三类。筋性瘖病乃邪侵卫郁,筋肉挛急,牵扯声道所致;脉性瘖病乃邪阻脉络,津血能以上润声门所致;脏性瘖病,乃肺肾气阴两虚,声门无力开合所致。筋性瘖病当筋针[3-4]舒筋,复原声道;脉性瘖病当针灸导气,祛邪通脉;脏性瘖病当得气明辨虚实,随证施行补泻。

参考文献:

[1] 邱茂良.中国针灸治疗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1998:570-575
[2] 刘农虞.筋针治疗筋性耳病临床体会[J].香港中医杂志.2015,10(1):62-64
[3] 刘农虞、任天培、向宇等。筋针对112例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香港中医杂志.2014,9(4):65-67
[4]刘农虞,任天培、向宇等.筋针治疗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 2015,35(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