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中国针灸》,拓展筋针埋线(读《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的启发)

悦读《中国针灸》,拓展筋针埋线

---读《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的启发

张医生 南通市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226300

筋针埋线术,是在筋针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皮下浅层埋线术。即按筋针辨治,选取筋穴,运用埋线针具将可吸收性埋线材料,植入皮下浅筋膜层,以治疗经筋病的一种埋线方法。

1.渊源

2015年10月末,有幸参加常州《中国针灸》杂志社主办的《微创埋线有奖征文大赛暨中医针灸临床创新与实践研讨会》,获《中国针灸》2015年S1期杂志,读其《筋针治喑病案感悟》一文,遂对刘农虞教授的筋针疗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次日,目睹刘教授参会交流演示,即为其理论之系统,效果之快捷而折服。回医院搜读《中国针灸》2015年02期《经筋与卫气》、12期《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豁然开朗,运用筋针,常获奇效。思筋针治经筋病有效,仿筋针法皮下埋线亦应如是。遂尝试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觉即时止痛效果不亚于针刺围刺,且长效镇痛效果更优。随之,筋针埋线常常用之。2016年7月,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筋针疗法暨针灸创新技术培训班”后,思路更明确,方法更成熟。经数百例运用,经验是筋针埋线,只要选对适应症,一次临床治愈过半,是个简便、廉价、有效、微痛的针灸疗法。

2.机理

刘农虞教授在《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中小结为:经筋主要指位于皮下的筋膜、肌腱、韧带神经等,类似于皮下浅深筋膜,是皮下卫气布散之处。卫气柔则养筋、充养皮肤、发挥协调运动及卫外的功能。一旦卫气不充,腠理空虚,风夹寒、湿、热邪则乘虚入腠袭筋,卫气与邪气相合则筋病。故宣导卫气,疏调经筋是治疗经筋病的关键。而筋针的浮而浅刺、定向透刺、无感得气,起到宣导卫气,疏调经筋的作用,从而实现以知为数,“气至乃休”的治疗效果。
刘农虞教授的筋针疗法,是利用筋针,选取“以痛为输”的筋穴,浅刺皮下,激发卫气,无感得气,舒筋散津,从而速治筋性痹病、筋性窍病与筋性腔病的一种独特针刺疗法。筋针之形是浅刺皮下而不入肌层,故可无感。筋针之神乃从卫取气,激发卫气功能而布津舒筋,行气祛邪,因卫气漂疾滑利,故可速效。筋针刺法之特色是入针微痛和无感。刘教授指出,临床针刺工具不必拘泥于他发明的筋针针具,只要符合以上形神,皆可称为“筋针疗法”。今笔者在筋针理论指导下的“以线代针”的皮下埋线法,是具备以上形与神的,故呼之为筋针埋线疗法。

3.方法

3.1 埋线术式 笔者采用对折穿刺埋线术,皮下浅层埋置PGLA编织线于筋穴的方法。即镊取3-0 PGLA可吸收性外科缝线2-4 cm一段,将小部分从注射针尖前插入针管内,余下部分留在针尖外,折弯后转向针座方向轻拉,至缝线不再滑动为止,线体呈V型对折。然后选取筋穴,押手提捏或舒张穴部皮肤,避开动静脉、毛孔。刺手执注射器快速斜刺入皮,卧倒针筒,皮下摸索进针,至理想处后,押手轻轻侧压针尖处,刺手旋退针尖。出针后,线体即留置穴中。创口处敷贴输液贴,3天内不沾水。
3.2 筋穴选择 按照筋针疗法“以痛为输”、“以结为腧”、“以舒为腧”的取穴原则。即循患筋或相关经筋,揣摸找寻结节、压痛,支转的条索等反应点作为筋穴。刘教授总结这些点为压痛点、筋结点、“按之快然”点、肌筋膜激发点或按神经节段取点 。
3.3 疗程:因择线不同而异。选PGLA编织线,一般7-10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
3.4 经筋辨病,确定适应症:适应症为经筋病。埋线一般只针对病程半月以上者。经筋病分筋性痹病、筋性腔病、筋性窍病。筋性痹病临床常与五体相互影响而出现兼证,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筋肉型、筋脉型、筋骨型、筋皮型与筋脉骨型。一般结合病史和症状可以辨识。但临床有时难以明确区分。笔者所遇筋痹大多为风寒湿邪郁卫气而客舍经筋所致。临症,先行筋针试治,凡症状减轻50%以上者,随后取筋针之筋穴,继予皮下埋线。反之,即改体针或一般深层埋线法等。筋针埋线法一般初次见效过半,2-3次即愈。如初次不效,二诊就改用深入肌层埋线法。三诊不效,换其它经筋治法,如小针刀,粗针疗法等。病程不足半月,或青年者,只需筋针即可。

4.特色

4.1微痛无感: 执持注射器进针,把握便利,易于发力,故可入皮快速,入皮即止,加之选点特定,可以微痛。入皮之后,不入肌层,仅在皮下浅筋膜层行针,几无疼痛和酸麻胀重等针感,故称无感。术后,触摸筋穴,或有轻微触痛,3天内消失。
4.2安全: 皮下埋线不入肌层,不入体腔,不会触及重要脏器和神经血管,是为安全。所埋线体,为PGLA编织线,为高分子聚合线,无过敏之虞。卧位埋线临床未见晕针。因恐惧而晕针者,在试用筋针之初即已发生,可以预防。
4.3速效且持久: 试用筋针有效,继之皮埋,针具较筋针为粗,对机体刺激量较筋针为大,激发卫气之效能也肯定,故即时速效同筋针。埋线后,线体留置,以线代针,具有持续针刺效应,故可长效。
4.4经济:7-10天一次,减少诊疗时间成本。

5.典型病例

5.1椎间盘突出
姜某,男,53 岁。2016年8月6日就诊。腰痛2月余。宿疾腰椎间盘突出10余年,近2月来,无诱因腰痛渐重,1周前始出现转侧困难,咳嗽疼痛加重,无下肢放射痛。查见,L3-5棘突右压痛。是为足太阳筋病,筋穴压痛点筋针:右志室横刺皮下透向L3夹脊,右大肠俞浅刺向内上,腰阳关向上皮下刺,刺毕,患者痛减8成。继予筋穴对折穿刺法皮下埋线。8月12日,患者复诊自述。腰痛消失,活动正常。已恢复常态,但晨起时觉腰有点僵,稍活动后即正常。
5.2肋骨外伤性疼痛
邱某,男,70岁。2016年7月22日初诊,因冬病夏治咳喘而来,诊为肺胀。患者述,既往右肋骨有外伤史,一直疼痛隐隐。每次咳喘发作,右肋疼痛难忍。近来咳喘非发作期,但疼痛尤甚,疼分7-8。查第三肋骨,胸肋关节处及肺俞处压痛。诊为筋骨痹,予皮下埋线两压痛点。术毕,患者述,疼分3分左右。8月22日患者来诊腰痛,述埋线后一周左右至今,肋骨疼痛一直未作。

作者简介:张新艺,男,1966-,副主任中医师,南通市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研究方向:埋线方法、筋针疗法及其临床运用

发表评论